池氏名人: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记池必卿同志光辉的一生
池氏网推荐理由:作为当代池氏家族最著名的人物,一位令所有池氏族人仰慕的宗亲!池必卿书记从学生时代就积极投身革命工作,一生光明磊落、性格耿介、实事求是。在事业巅峰时期,急流勇退……作为一个晚辈,无法高屋建瓴、画龙点睛来素描,只能把中共中央关于池必卿书记一生光辉的事迹分享给各位池氏宗亲。
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记池必卿同志光辉的一生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共贵州省委原第一书记兼省军区第一政委池必卿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11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池必卿同志(本名池长胜,字必卿——池氏网注)
1917年12月23日出生于山西省平定县上庄村,青少年时代先后在上庄村小学、平定县立中学附属高小、平定县立中学读书;
1935年8月考入太原市友仁中学。“一二•九”运动爆发后,他积极投身于学校组织的抗日救亡运动,在进步同学的启蒙和帮助下,参加了学习和宣传新思潮的组织——读书会,阅读了许多有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通俗读物。“西安事变”后,他参加了牺牲救国同盟会、抗敌救亡先锋队(简称“抗先”) 和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 )等进步组织,并担任本校抗先队队长和民先队小队长,积极声援“国共合作,一致抗日”的正确主张。在抗日救亡运动中,他逐渐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领导抗日救国和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中坚力量.树立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
193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七•七”事变爆发后,党组织派他回到家乡平定县组织游击队,并担任中队支部委员,开展抗日游击斗争。不久,同本县的其他游击队武装一起转入晋冀豫交界的太行山区,进行开辟抗日根据地的工作,先后担任北方局晋冀豫边区和顺县委委员兼二区委书记、平(定 )东县委组织部部长、赞皇县委书记、井(陉)获(鹿)县委书记等职务。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他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游击武装,发展新党员,在基层普遍建立党组织,扩大了党的影响力和群众基础。
1938年10月,他到晋冀豫边区党校学习。
1939年2月任晋东南农民救国总会主席兼党组书记。
1943年2月,晋冀豫边区改称太行分局后,改任太行分局五地委委员兼农会主席。他组织力量开展调查研究,将深入贯彻减租减息政策、确定农民永佃权和清理旧债作为农救总会的工作纲领,为巩固抗日根据地做出了贡献。
1943年12月,他到太行分局党校参加整风,经过一年多的整风学习,使他懂得了在抗日游击战争中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掌握了坚持思想领导、依靠积极分子、创造先进典型等走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使他懂得了深刻领会党的指示和决定的重要性,认识到只有掌握了党的指示和决定的精神实质,并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才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保证。
1945年5月,池必卿同志调太行分局二地委工作,先后担任地委宣传部部长、副书记、书记,领导开展新解放区的反奸反特、清算匪霸等斗争,摧毁旧政权,建立民主政权和农会、工会等群众团体。
池必卿与夫人
1947年7月至9月,他参加了全国土地会议。他坚决贯彻中央指示,在解放区内,将原来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发展生产、建设解放区的积极性。他按照上级党委要求,在本地区党组织中开展整党运动,使农村的基层党组织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都有了很大进步,党同群众的联系更加密切。
1948年8月,他调任晋冀鲁豫中央局晋中区党委宣传部部长。他广泛动员翻身农民参军参战,发动人民群众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支援前线,为解放晋中广大地区做出了贡献。
1949年4月,太原解放后,池必卿同志担任太原市委办公室主任兼农村工委副书记,和市委其他领导一起着手恢复城市秩序和发展生产的工作。
同年9月,他调任榆次地委书记、行署专员兼军分区政委,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抓住工作中的主要环节,有效地开展了镇压反革命的斗争和“三反”、“五反”运动,研究制定了改变山区农村落后面貌的农、林、牧全面发展的政策规定,并在工业生产中进行民主改革。
池必卿(前排左五)参加省委宣传部长会议
1952年3月,他调任山西省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兼省委党校校长。他坚持宣传教育工作必须为中心工作服务,必须与工农业生产实际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努力做好有关工作。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后,他积极宣传贯彻。
1954年9月,他调任第二机械工业部大同六一六厂筹备组主任,负责筹备我国第一个坦克发动机生产基地。
1955年8月,他担任山西省委副书记兼太原市委第一书记。积极稳妥地在太原市开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池必卿1957年陪同陈云副主席参观晋祠
1957年1月,他担任山西省委书记处书记。在分管工业生产的工作中,抵制日渐凸显的急躁冒进倾向,克服“大跃进”对工业生产造成的破坏,和省委其他领导同志一起坚决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工作方针,努力克服经济困难。
1961年11月,他调任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书记,和华北局的领导同志一起集中精力抓工农业生产,在制定年度计划工作中突出农业和市场问题,在农村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坚决克服各项工作中的“左“倾思想和错误做法。
“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池必卿同志就受到冲击。
1967年7月,在北京军区支农支工小组协助工作。
1969年7月,任天津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
1971年6月,他再次受到“四人帮”的诬陷和迫害。
1975年8月,恢复工作后,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第二书记、区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他按照中央“要安定团结,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指示,在全区范围内进行治理整顿。
粉碎“四人帮”后,他积极参与领导了全区揭批“四人帮”罪行的斗争。
1978年6月,池必卿同志调贵州省工作,先后担任省委第二书记兼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代理省委第一书记。
1980年7月起,担任贵州省委第一书记兼省军区第一政委。
1982年,率领中国党的工作者代表团,访问南斯拉夫
他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进行政治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落实党的干部政策,平反冤、假、错案,坚决消除派性;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右)视察六盘水市时,听取省委书记池必卿(中)的汇报。
他坚决把全省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组织制定了富民强黔的发展规划,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率和经济效益;
在贵州工作时,下乡,和农民谈话,自称贵州日报老编辑,农民和基层干部,畅所欲言,啥话都敢对他讲。
他尊重农民群众的要求和意愿,冲破重重阻力,在全省农村推广“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土地生产经营权交还给农民;
池必卿在贵州农村调研
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重视调查研究,经常深入地、县和农村社队,倾听干部群众意见,共商发展农业的政策措施;
池必卿(右)与继任贵州省委书记朱厚泽(左)
他重视党员队伍建设,加强党内生活民主化,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工作水平;他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支持编修贵州地方史志,发展贵州旅游事业,加强与其他省区的交流与合作。他在贵州主持工作的几年间,全省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居乐业,为今后更好更快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7年11月,池必卿同志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他积极参加中顾委的各项活动,积极为中央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圆满完成中央交办的各项任务。
平时讲话不用稿子,语言生动、风趣,全场哄堂大笑
党的十四大后,他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他不顾年老体弱,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时刻关心党和国家的发展事业,非常关心革命老区的经济建设。他积极参加老干部党支部的学习活动,以普通党员身份谈思想、讨论问题,体现出较强的组织纪律性。他坚持学习,笔耕不辍,将自己近六十年的革命活动进行回忆整理,撰写出几十万字的《功在桑梓,情留大地》一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生前就写下后事从简、不搞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的遗嘱,他与中顾委其他26位老同志向中央写的《关于取消向遗体告别仪式的建议》的信,得到了中央的肯定。
乡下工作休息时照片
池必卿同志是中共八大、十三大、十四大代表,中共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被邀列席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和十七大。
在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池必卿同志始终坚信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一贯忠于党,忠于人民,立场坚定、百折不挠,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深刻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
他重视调查研究,经常深入基层,获得第一手资料,从中确定正确的工作方向。他讲求工作方法,善于抓住主要问题,争取各项工作协调发展。他维护团结,顾全大局,作风民主,平易近人,善于启发大家充分发表不同见解。他为人正派,生活简朴,从不搞特殊化,带头反对和纠正不正之风。他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坚持走群众路线。他善于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敢于承担责任。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他坚决拥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
池必卿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党和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的一生。他的逝世,使我们党失去了一位好党员、好同志,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可敬的老书记、老领导,我们深感悲痛。我们要缅怀他的革命业绩,学习他的优秀品质,弘扬他的崇高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工作,开拓进取,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次子回忆录节选
次子池太崴在网上发表的纪念文章节选
抗战
我那些前辈们(我父亲及先辈),和亿万中国人一样,也都被卷入这历史的洪流,在他们中间,有在八路军,有在国民党军队,命运的不同,使他们从不同的军队,参加了同一个为民族存亡而战的大厮杀。
参加八路军的前辈们,他们在太行山上,先后在平定,和顺,涉县,赞皇,井陉,获鹿,左权,平顺,五乡一带战斗生活过。
弃笔投军,上了太行山
前辈们多为青年学生。受过教育。1936年,他(我父亲池必卿),从上街游行,抵制日货,烧日货开始,愤青呀!1937年抗战爆发,一怒之下,回了家乡,组织抗日游击队,拉队伍,参军的老乡站好队,唱完歌,气氛悲壮,准备出发,乡亲们,有的欢呼,有的抹泪儿,其中有一个他的亲戚也要走,老婆拼命赶来,哭天喊地,硬把那汉子从队伍中拉了下来,这为家族算是留了一条血脉。乡亲们被他呼走的,除了他自己,没有一个生还,还包括他的亲哥—我的另一个先辈,战争中,打散了,突围后,被鬼子汉奸抓住,杀了头。
胜利后,他,一路风尘,回到村里,到村口,下马牵行,心情沉重,默默无语,无法回答乡亲的问题,那些活蹦乱跳的后生们,汉子们,跟着你走了,就你自己活着回来了?
顺着他熟悉的山涧小溪,缓缓往家里的老房去,路过一棵高耸参天的皂角树,看到一个小女孩儿,在河边大石头上锤打,给人家洗衣服,乡亲们指给他看,那是他哥的孩子,成了孤儿。后来父亲接走了,成了家庭的成员……
八路军和抗日根据地
初期,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从侧后袭击日军。战争延伸后,国民党军队撤退,国土沦陷,八路挺进敌后,发动民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在这广阔的沦陷的土地上,这就开始了村村户户的争夺战,形成敌我双方犬牙交错的势态。有时敌我拉锯战,敌人白天来,我们晚上进去。争夺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八路军,新四军最大的功绩,是在敌后坚持抗战,把老百姓组织起来,村村寨寨,建立抗日政权,就拿一个村来说,有农救会,妇救会,农民自卫队,民兵,青抗先,儿童团。几乎人人都在组织啊!
个个都是演说家——抗日歌曲的魅力
八路军干部,领导人,个个都是演说家,象朱德总司令,彭老总,左权参谋长,刘伯承,邓小平,罗瑞卿,都是呱呱叫的演说家。一进村,看到老乡们围拢过来,蹭地一下,跳上大碾台儿,就开始讲演,领着大伙儿唱歌,喊口号,然后是回答问题——根据地一带的老乡,左权县,和顺县,老听首长讲话,胃口都调高了,一般的官儿都看不上眼,有那干部说话不着边的,农民直摇头:日阿日阿!这仍(人)说话水平不高!
我那前辈(父亲),也擅长演说,鼓动,唱起歌来,浑厚的男中音,鼓动了多少人上前线,抛头颅,洒热血!多少年后,在北京见到一位老八路,感慨地对他说:我当时13岁,站在人群里,就是听你演说,领着大伙唱歌,唱的我热血沸腾,就参加了八路!
八路军一二九师—太行军区(略)
……现在影片中的汉奸形象都是小丑,大伙儿看了哈哈一笑了事儿。在那残酷激烈的战争中,汉奸们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有一年,日伪在河北赞皇县搞了个反扑,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汉奸们领着日本儿,挨家挨户指认,抗日积极分子,抗日家属,男女老少很多被日本儿刺刀挑了,活埋了。白色恐怖,抗日活动转入了地下。
太行区领导一听:这还得了!立即派精干工作队,把天给我翻过来!我父亲作为新任县委书记,派出去的,一色精干打扮,佩着短枪,不分昼夜,如疾风骤雨,走村串户,开大会,唱抗日歌曲,宣传抗日,收集情报,铲除汉奸,对血债累累,屡教不改的,斩杀汉奸!
不到几个月,打开了局面,还发展了好几千人!
129师又派骑兵团下来,壮了声威。赞皇县人踊跃参军,被称作赞皇的红五月!八年抗战中,赞皇县人出的兵源多,付出的牺牲也大!当时流行一句话:冀西十三县,赞皇是模范!6个月后,他又调任井径,获鹿两县中心县委书记。
前辈们没留下什么!
那些抗战戎装照片,文化大革命造反派炒家,烧了;心爱的东西:盒子枪,德国造儿,那烧蓝,亮盏盏的,陪伴着他们经历了多少激烈的战斗。
敌后小故事,有一年,他去开个会议,那正是扫荡反扫荡的困难时期,日寇碉堡林立,壕沟遍布,把个根据地分割成一块一块的,开个重要的会议,夜间要越过许多碉堡,封锁沟,开会回来,已是半夜,路过一国民党军队据点,实在困得没法儿,叫门进去,睡一觉,没想到半夜熟睡时,把他枪下了!第二天,他带着人回到那据点下,破口大骂:把老子的枪快交出来!对方陪好话,把那枪还了;“哎呀!昨夜借宿的那个,是土八路的官儿!”
那盒子枪,记得我们小时候,经常偷偷拿出来玩儿。
战马哀鸣
父亲曾有过几匹日本大洋马, 战斗中缴获来的,靠它行军作战,冲锋陷阵,特别喜爱。头几个都在战争中失去了,都是在反扫荡突围时,被鬼子逼上绝路,只有跳崖逃生,和自己心爱的战马分别,他的做法是,爱谁谁去,老百姓收去也罢,日本儿抢回也罢,给自己心爱的战马,放一条生路。(几回跳崖都没死,一是这黄土高原土层厚,二是大地母亲爱他们)。
最后一匹日本大洋马,战争结束后转民用了。进城后,一天,突然听到熟悉的嘶喊声,转脸一看,那马拉着一个车,仰着脖子,瞪着明明的大眼,冲着他大声嘶吼,在呼喊,叫他,真是心痛如绞,赶车的老板那鞭子抽下来,就像抽在他的心上。痛心!这战争年代结的情谊,就这么悲惨地结束啦!
歌声送他走了
他没有留下任何东西,根据生前遗愿,把遗体捐献了!年轻时最爱唱的两首歌,一首是《五月的鲜花》。另一首是,《我们在太行山上》,后一曲,作为他告别的伴曲。
这支歌,激励他上了战场,这支歌,也送他离开这人世。
池氏族谱(山西平定上庄)
《西河池氏家谱》
池氏家谱小引
今先燕翼贻谋、祖宗为子孙计者,无不详且精也,而为子孙者,惟是感春露秋霜、借苴豆以木本追远之意。至于宗枝之浩繁,或不编缉焉,以使有条而不紊、爱本根而略于枝叶,则犹其不重其本根者也。凡属苗裔,无非先老之遗,留心考其世次、祀其宗脉、辑为来□,随其生息而添注之,夫而后本枝不乱、昭穆相当,前人之高高在上者,喜吾子孙有序,不徒区区苴豆之枝云。
光绪壬辰年(注1892年)前□中旬书原序于纱窗之下
世系图(部分)
元祖(一世) 池继中(李氏)
二世 鳌(刘氏)
三世 廷臣 廷举 廷仲 廷宰
四世 禄 元 良 瑞 顺 昇
五世 得富 得星 得朋 得义 得仁 得龙
得财 得丰 得山
得金
得银
得宝
得贵
感谢阿池考证并数字化
儿孙满堂
•长子池太峰毕业于原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曾在中国计算机行业做管理工作多年。
•次子池太崴获美国麦肯尼思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多年在美国计算机行业任数据库设计师。
•三子池太岩在文革后获取了大专英语教育,曾在中国煤炭设备进出口行业任职多年。
•四子池太岚获美国华盛顿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学位,现在美国堪萨斯大学任国际商务管理教授并获得卡尔斯库宾教席教授的荣誉,2015年被选为国际商务学会院士,2016年开始担任该领域国际顶尖学术杂志【国际商务研究杂志】的编辑,并在多个国际顶尖商务管理杂志任编委。
•长孙女池晨获美国华盛顿大学生物统计硕士学位,现在一所医药公司的研发部门任统计师。
•次孙女池莹获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现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做手外科医生,并任加州大学欧文分院医学院任临床助理教授。
•三孙女池淼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院经济学博士学位,现在美国德鲁大学任副教授。
•四孙女池瀚怡现在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和语言学。
•五孙女池湎迪现在高中读书。
家庭相册
池必卿年轻时的照片
池必卿和夫人徐若冰与长子、次子、三子和侄女池秀云
池必卿和夫人徐若冰与长子、次子、三子和堂妹池晓兰(池庄的女儿)
池必卿和夫人徐若冰在1997年与他们的四个儿子
版权说明:本文授权编辑发布,所有图文版权属于池必卿亲属及池氏网,若有转载,请联系池氏网chiw.org,谢谢.
鸣谢:
真诚感谢池太岚先生提供的图文资料!
池太岚先生以实际行动对池氏网给予厚望,希望池氏网按照目前理念和风格坚持下去,为池氏家族求根溯源、弘扬池氏文化继续努力!
欢迎宗亲投稿:
微信热线:263656393
邮箱:263656393@qq.com
敬请池氏宗亲关注池氏网